日前,商务部召开了"全国家政服务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等与会人士表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家政服务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会进步创造新的家政服务业需求 在此次会议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分析了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阐述了商务部门今后发展家政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姜增伟表示,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超过一千美元,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我国家政服务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民收入的增加,为家政服务的市场需求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能力,相当一部分居民已经有能力支付此类消费。 二,我国逐渐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后,居民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家庭服务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普遍加快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人们必然产生对家政服务的更多需求。 三,我国家庭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特点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留守子女"不断增多,家庭成员从事日常劳务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依赖社会上专业的家政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姜增伟指出,到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占世界老龄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一对年轻夫妻可能至少要照顾四个老人,有的甚至多达六个、八个老人,这就带来了新的民生难题。目前,家政服务业的养老服务,基本介于社会与家庭之间,诸如陪老、托老、陪护、钟点工等服务项目。今后,随着老龄人口数量增多和服务需求的细化,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照顾和精神慰藉,这其中蕴含巨大的商业机会。 四,企业多样化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服务细分进一步突出,为系统复杂的家政服务提供了发展空间。传统的家政服务只是为家庭提供简单的服务,如保姆、钟点工等。但随着居民对家政服务内容及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今的家政服务已由简单的家庭服务延伸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日常保洁、家务服务、家电维修、水电维修、房屋装修、家教培训、购物消费、订餐送餐等20多个领域200多个服务项目。 姜增伟介绍,家政服务按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种是初级的"简单劳务型"服务,如煮饭、洗衣、维修、保洁、卫生等;第二种是中级的"知识技能型"服务,如护理、营养、育儿、家教等;第三种是高级的"专家管理型"服务,如高级管家的家务管理、社交娱乐的安排、家庭理财、家庭消费的优化咨询等。不同层次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给家政服务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家政业成为初级劳动力就业"水库" 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家政服务业具有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这也是商务部门着力发展这一行业的另一重要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家政服务企业和网点已有近50万家,年营业额近1600亿元。有些大型家政服务企业,年营业额已达到几千万元的规模。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以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农民为主,另外包括少部分专门从事维修服务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和从事管理工作的大学生。
姜增伟透露,据劳动保障部对沈阳、青岛、长沙和成都四个城市1600户居民的调查显示,现阶段有40%的家庭需要社会提供服务。据此推断,全国1.3亿城镇家庭可提供近5000万个就业岗位,就业容量和发展潜力巨大。以家政服务人员年收入1万元计算, 5000万个就业岗位就是5000亿元。 尤为重要的是,家政服务业吸纳的劳动力主要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各地商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也能说明这一点:在宁波市,上千个家政服务企业每年安排了2万余人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占95%以上,人均年收入近万元。在郑州市,2005年家政服务业有从业人员2万多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占22%,外来人员占78%。哈尔滨市报达家政自成立以来共安置城市下岗职工就业3.22万人。济南市"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公司,几年来安置5万多人就业,其中40岁以上的文化低又无一技之长的妇女超过80%。 家政业尚需解决多方面问题 姜增伟也指出,目前家政行业亟待解决以下问题: 一,总体上组织化程度低。 整个行业仍然面临小、散、弱的局面,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滞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 二,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居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且日益呈多样化。但由于家政服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有效的业务宣传,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广大居民虽面对众多企业,但出于质量与安全的考虑往往无从选择,特别是一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更是难以找到合适的企业,好的企业也难获取有效的需求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居民找不到服务和不敢接受服务,而服务企业又不知道谁需要服务、需要什么服务,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三,服务市场不够规范。 家政服务业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效规范,市场鱼龙混杂,常有"一张桌子、一条凳子、一块牌子"就能开张营业的现象。街头广告、马路广告随处可见,违规操作和短期行为严重。部分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没有相应采取购买商业保险等方式予以回避,遇到大的经济纠纷,或者欠账不还,或者只能关门倒闭,这些都影响了家政服务行业的整体声誉。 此外,家政服务业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落后,大部分家政服务员没有相应的人身保险、劳动保障,不仅服务员在服务中的意外伤害得不到医疗保障,而且还存在服务员超时、超量劳动的现象,甚至发生服务员受歧视、遭虐待的个别事件,使行业吸引就业的潜力大打折扣。 四,培训工作不到位。 目前,家政服务业主要从业人员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且大部分人在上岗前未受过家政培训,这使得部分家政服务质量较低,很多时候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服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出现过一些问题,使行业整体声誉受到影响,北京就曾出现过家政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引发的煤气中毒事故。 五,规范监督机制缺失。 家政服务业目前缺乏统一的服务规范和监督体系,使家政服务业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一些企业缺乏诚信甚至涉嫌欺诈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影响到整个家政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例如今年在重庆和深圳发生的保姆用假身份证绑架幼童案件,就是利用中介公司不核实保姆身份信息的漏洞来实施犯罪。这对整个家政服务行业造成了恶劣影响。 商务部门将多管其下促进家政业发展 姜增伟指出,今后各地商务部门将采取以下政策,积极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 一,合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培训补贴,财政政策已经落实) 家政服务业的特点之一就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企业收费过高,就无法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市场也难以发展;企业收费过低,又会造成"收不抵支",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走出这种"两难"的困境,就需要发挥财政税收杠杆的引导、支持作用,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对服务组织建设和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对于好的企业,还要在税收等方面积极予以保护,为家政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推进行业立法和标准化管理。 家政服务业涉及20多类200多项服务内容,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的任务异常艰巨。商务部将“加快”推进家政服务业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家政服务业相关标准,尽快建立家政服务业统计体系,增强行业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同时,各地应尽快制定出台与当地家政服务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加大对相关行业标准的贯彻力度,并根据当地情况加紧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标准,指导企业规范经营。各地商务部门还要积极联合本地统计部门,尽快建立家政服务业统计体系,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情况。 此外,各地应充分发挥有关协会组织的作用,支持协会在行业交流、人才培训、行业自律等方面有效开展各项工作。没有成立家政服务业协会的省市,要加快建立相应的行业组织。 三,创新发展模式,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在发展模式上,可以由政府作为主体,也可以由企业按市场化方式运作。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应体现政府的引导,充分“整合服务资源”,建立健全服务监督评价机制,有效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各地应积极引导家政企业引入现代流通方式,以“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手段,推进规模化发展,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范围。 四,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各级商务部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和企业的作用,做好从业人员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则等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此外,各地商务部门将积极引导家政企业转变经营理念,适应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拓展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标准,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以提升家政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